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理工附属实验学校)是北京理工大学与房山区人民政府于 2018 年合作共建的基础教育学校,现阶段为“小、初、高、国际部”十二年制的全体系基础教育学校。学校遵循“政府主建,高校主管”原则,在教育体制、办学模式与育人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着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大中小幼一体化贯通培养工作。学校发扬北京理工大学“德以明理,学以精工”之校训精神和“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之校风精髓。
对房山升学招生要求、入学政策、如何准备等有疑问,立即预约一对一升学咨询,相应老师为您答疑解惑。
学校坐落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大学城,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毗邻。受高校资源辐射,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与驻区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开办以来,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教育部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北京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教育试点校、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师资建设说明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截至目前,学校现有特级教师8人,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30余人,正高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28人,博士后、博士及硕士学位的教师130余人。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课程建设说明
根据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育人目标:“身体素质强健,科技底蕴深厚,国际视野开阔,追求卓越担当”,学校坚持因材施教,从学生学龄和学段出发,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要素,创新性地提出了结构合理、质量优秀、数量丰富的多元分层的“德智理工”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蕴含四维、五层、八类,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1+3项目说明
在助力学生全面个性化成长的道路上,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精心打造了独具特色的 1+3 项目,依托学校精心构建的四维五层次课程体系,全方位擘画 1+3 课程蓝图。既有国家课程的精研重构,也有校本课程的深度拓展。
学校与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驻区高校深度合作,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大学先修培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国际部说明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是房山区第一所拥有国际部的公立学校,学校的中美高中国际课程项目,是与美国湖沙克学校联合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该项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中美双学籍和双毕业证,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高中+高校”的协同育人机制,旨在培养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新时代国际化人才。
在北京理工大学的支持和指导下,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成功实施中美高中课程学分互认机制,打造了一个多元化的特色课程体系,学校除开设国家基础必修课程外,还开设美高特色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及生涯规划、航天科技等校本课程。
该项目为有志于美国常春藤盟校,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顶尖名校的学生提供精准规划,实现毕业生100%被适合其个性化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名校录取。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特色发展说明
科技课程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课程是关键,立足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学校“德智理工”课程体系下,学校高中科技课程依托国家课程,建立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个层级的课程结构体系。
人工智能课程
人工智能课程,通过重构知识共享与协同学习的教学生态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新范式。
艺体课程
学校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外教育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的艺体创新课程与活动。
小初高贯通式一体化德育课程
红色德育贯穿始终,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课程成效显著,创新德育管理形式,推动班级自治与家校社协同育人。打造“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德育品牌,深化德育课程体系,并特色化建设家长学校,制定实施特色发展方案,实现了德育与智育的协同共进。
延伸阅读: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国际部招生咨询电话、邮箱、地址等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