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理工附中联系方式发布,包括本部、东校区、南校区、小学部等,随北京小升初网了解一下:
理工附中联系方式(2021版)
本部(高中部):bjlgfzbgs@163.com
东校区(初中部):lgfzdxq@163.com
南校区(初中部):lgfznxq2021@126.com
小学部:lgfzxxb2021@163.com
校长信箱:lgfzxz@126.com
荐读>>2021年海淀区各初中新动态汇总
理工附中的学校介绍(2021版)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北京市示范高中校,迄今已发展成为集高中、初中、小学、国际部于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理工附中教育集团,包括理工附中小学部、南校区、东校区、通州校区、理工附中分校、理工附小等,充分发挥市级示范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理工附中教育集团在保证本部持续高位引领、优质发展的前提下,采取“一体化发展,一贯制教育”办学模式,全方位提升集团整体办学品质。
建校70年来,学校形成了“人文奠基 理工见长”的办学特色,以“守规矩、懂感恩、有教养、厚基础、重实践、会创造”为培养目标,涵养学生气质形象——男生英俊(大气、沉毅、担当),女生淑雅(内秀、友善、文雅)。2016年任志瑜校长提出“发现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主张——“秉持发现教育、成就每位学生”,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让每位老师成为最优的伯乐,让理工附中成为最大的舞台。在创新构建“发现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过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理工附中教育哲学“因发现学生而教育,为学生发现而育教”,促成理工附中成为全国首个“发现教育”研究基地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首个“基础教育”研究基地。
一、教师队伍优秀
学校以大花园理念“你是一棵大树可以在这里参天,你是一株玫瑰可以在这里怒放,你是一棵小草也可以在这里青翠”构建理工附中温暖大家庭,建设具有 “根的情怀、干的刚毅、枝的进取、叶的奉献” 理工附中人品质的教师队伍。
目前学校拥有一支教育观念先进、治学精神严谨、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师队伍,其中,正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14人,占教师队伍的3.65%,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109人,占教师队伍的28.5%,高级教师160人,占教师人数的42.1%,博士及博士后9人、硕士研究生87人,共占教师队伍的25%。此外,本校还拥有一支由高校、科研院所教授学者组成的专家导师团,各学科的海淀区兼职教研员共46人,形成了集团校区内教师共同体、市区内学习共同体和市区外学校建设共同体。
二、课程体系独特
学校已构建体现“人文奠基理工见长”办学特色的“钻石型”课程体系,通过学科基础类、学科拓展类、PSC活动类及人格养成类四类课程,强健学生身心健康,促成学生人格养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学生个性潜能。如:大学先修课程、大师领航课程和STEAM课程,以及“男神红楼”、“舌尖上的化学”、“天文观测”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在“发现教育”哲学的引领下,学校精心研制出《“发现课堂”核心要素量表》,建设新型、具有生命活力的“发现课堂”,通过“问、思、论、察、效”课堂核心五要素的融通落实,提升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同时培育“发现素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019年12月4日,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组织的主题为“五育并举 课程育人 自主发展”的促进育人方式改革研讨会,大大推动了学校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发展的改革步伐。
三、教育科研高效
学校现有7个市级和23个区级规划立项在研课题。2018年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科研先进校,是“中国好老师”基地学校。2019年5月,成功申报北京市教师教育基地校,成为服务于北京市教师培训的重要基地,这是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较高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的充分体现。同时语文、化学、英语、生物、数学等五个学科成为海淀区学科教研基地,是学校教育科研和学科教研能力的充分体现。
四、培养模式革新
学校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创办了“理工实验班”,定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与北京舞蹈学院联合设立“艺术素养班”,培育学生艺术素养,积淀人文底蕴;“武术实验班”强健学生体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科学实施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研发阅历课程——“发现之旅”,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五、特色发展突出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协作体”、创建“少年科学院”、开设“创客空间”等,引领学生走入科学殿堂;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二十所 建立了友好合作校关系,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会员校,重点发展“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项目,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作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校,学校的棒、垒、排、田径、武术队多次夺得全国冠军;金帆管乐团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管乐比赛一等奖,并多次出访海外进行文化交流;科技项目每年有近400人次获奖,其中天文奥赛更是连年获得国际奖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六、育人成绩显著
学校设立“学生发展中心”,引领学生规划人生、发展学业、成长心理,提高综合素养。学校以“发现教育”为引领,从生涯、学业和生活三方面入手,充分发掘学校、大学、网络和家长资源,建立学校、家庭、高校和企业的联动机制,构建多通道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帮助学生筑梦理工、扬帆起航、发现未来。
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实验校、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北京市学生金奥运动队、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全国体育传统项目校、北京市艺术传统项目校、翱翔计划“物理与地球”领域基地校、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领航学校、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北京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及德育工作先进校。2018年十八岁成人仪式被共青团中央选为向全国推广的样本。
学校多年来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列入“影响中国软件开发的20人”首位的陈榕、引力波研究发现团队成员陈雁北、申奥形象大使杨澜、国际计算机学会中国理事会副主席刘云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