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你我他。”9月1日,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第六小学一年级教室里,兴奋的孩子们手捧崭新的语文课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稚嫩的童声大声念着课文,开始了自己的小学语文第一课《天地人》。
就在9月1日这一天,全国所有地区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正式使用由教育部统编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门学科教材。
“部编本”教材的推出使用,将对学校课程管理、教育教学方式、课程校本化产生哪些影响,对家校共育带来哪些改变,对于幼小衔接、小升初等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教材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针对这些疑问,请随观教君一起看看专家学者怎么说。
新教材体现教育改革新思路
在此之前,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是“一纲多本”。2004年新课改后,各地陆续开始编撰更符合当地教学水平和特色的教材。以语文教材来说,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版本大概有人教版、语文版、湘教版、长春版、苏教版、教科版、冀教版、西师大版、沪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等10余种。
现在全国中小学生统一使用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意味着“一纲多本”的时代将会逐渐终结,中小学语文教材将走向“大一统”。
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部编本”新教材的使用,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表示,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有四点:
●一是强调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
●二是“接地气”,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三是守正创新,教材编写需要听取各方面意见,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和一般个人的著作是不同的,它的空间有限,但还是要努力去创新。新教材并没有颠覆以往的教材,而是在以前各个版本教材的基础上去创新。
●四是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以上四点,是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也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在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教材室主任暴生君看来,教科书的管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采取两级管理。这一权限从未改变,当前的统编是强化管理的过程。随着近几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推进,教材改革走入了深化质量的新阶段。
教育部5月份发文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科书经费,由以前各省负担改为中央财政负担;二是要求严格控制地方课程和教材的种类。所谓的“国家事权”,指的就是教材由国家统编,中央负担经费。
另外,就是加大对地方指导、监督、检查的力度,从发散状态步入强调质量规范阶段。从追求数量,走向控制数量、追求质量,从以前的数量型粗放增长进入结构调整。教材改革与当前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步骤和思路是一致的。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审查专家、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认为,“部编本”语文教材吸收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点和新探索成果。总体来看,是与基础教育改革中其他领域的发展同步的。
对于“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调整,比如家长课堂、亲子阅读等,实际上是与北京市许多中小学多年来的实践相一致的。“部编本”语文教材实际上是呈现了这些改革探索的经验,也是对优秀经验做出的肯定。
李明新还表示,“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内容变化与使用统一,也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新的课题。
课程管理需要强化两个意识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载体,教材关系到课程的全面实施,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的课程管理水平成为决定教材实施成败的关键。
李明新校长认为,教材的内容变化与使用统一,要求学校在课程管理上强化两个意识。
一是强化国家意识,就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实这些课程,不删改,不走样,把国家课程的价值追求落到学生身上,也就是扎扎实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强化育人意识,就是要瞄准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目的,特别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育全面发展、中华底蕴、人格健全的中国人。
“要防止有些学校和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随意删改国家课程的做法。”李明新校长表示,“学校和 的教师应该研究的是如何不折不扣落实国家课程、国家教材,而不是去随意删改和开展所谓的教材创新。”
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之一,就是要围绕国家教材的主导地位,为国家教材起到补充、铺垫作用。新教材的使用,必然对校本教材产生影响。
在暴生君主任看来,对于校本教材来说,新教材发布后,应以“部编本”教材为核心依据,随着“部编本”教材的调整进行相应更新。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日常行为养成、文辞兼美的内容,对学生能力进行拓展。
教师需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与传统教材相比,“部编本”教材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诸多方面都有了新变化,这就需要教师领会、把握“部编本”教材,树立符合新教材要求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和作用。
暴生君主任认为,在新老教材更替之后,使用的主体是新教材,但教师可以不必急于丢弃传统教材,将传统教材作为调整教学的重要资源加以利用。采取新老教材结合备课的方式,对照新老版本、系统梳理研究,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来统筹安排教学。
李明新校长建议,对教师而言,在研究落实“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是教育重点的加强。也就是研究如何在不同学段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其次是教材内容的呈现。由于编写中在选文、识字、习作和课外阅读指导等方面的安排上对固有的编写思路、体例有突破,因此教师可以进一步研究教材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研究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更有利于学生的学,更有利于在实际的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再次是教学方法的改进。要研究以怎样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怎样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情感体验,以怎样的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能力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的统一。
“部编本”教材的学段衔接成关注话题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刘燕君认为,从育人的角度来说,“部编本”教材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现在就需要在各学段贯彻落实。
目前,“部编本”教材只是在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其他学段年级使用的仍是传统教材,这种现象被称为“新老并存”阶段。
这一观点得到了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培训教师蒋秀云的赞同。她表示,教材的“新老并存”,需要学校进行认真研究,整体协调,让教师吃透“部编本”教材。
“作为校长,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说,应该考虑‘部编本’教材倡导的理念,再来重新审视原来教材的设计。”刘燕君校长表示,在小学阶段,尽管只有一年级使用,但是校长要六个年级都应该考虑,不能仅仅考虑一个年级。此外,还需要考虑六年级如何对接七年级,即“小升初”问题。
“梳理一下可以发现,校长面对学段衔接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刘燕君表示,首先就是小幼衔接,其次是“部编本”教材和传统教材的对接,三是“小升初”的衔接。“这需要校长拿出精力去关注这些衔接点,关注这些空白的地方,因此这就需要校长加大学科的大教研、跨年级的交流、中小学的交流。”
实际上,针对衔接问题,“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本身已经做出了设计,进行了积极的引导。例如在教材中开设了“和大人一起读书”栏目。
“和大人一起读书,这也是幼小衔接的一个学习方式,幼儿园主要是无纸化教学,听故事多,到了小学就开始纸质的阅读材料了。”温儒敏教授表示,“孩子和大人一起读,慢慢过渡到自己读,这个过程需要大人的引导。”
教材新变化 推动家校共育
翻阅“部编本”语文教材,会发现有一个与传统教材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有一个“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这是“部编本”教材的亮点之一。
温儒敏教授解释,大人是指父母、老师或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增加这个栏目的用意,是激发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
尽管只是语文教材的一个小变化,但是这个变化在很多校长看来却意义非凡。
“以往亲子阅读更多是在课外,一些有思想且关注家校合作的老师也会请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但这只是微弱的声音。”刘燕君校长介绍,“现在教材上对亲子阅读,进行了规定的学习任务,这是一个倡导,一个非常及时的倡导。这将会督促80后家长进一步关注与孩子的阅读,也会和孩子一起学习、认同主流思想,实现共同成长。”
在温儒敏教授看来,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这也让家长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少上微信,多和孩子读书。“我建议把这个栏目纳入教学计划,给家长布置‘作业’,让他们配合做好‘和大人一起读’。”温儒敏教授建议。
与温教授的想法不谋而合,刘燕君校长希望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妈妈阅读会、亲子活动等时间,请家长展示如何一起和孩子进行阅读的,从而创生出家长和孩子共度的模式,然后向社会推介共享。
温馨提示:2018北京小升初网各区QQ群都已创建,入群暗号“北京小升初网”,加群方式请查看:2018北京小升初网官方QQ群欢迎加入
小升初相关问题,可点我进行预约,资深升学规划老师会与您电话确认到访时间,为您一对一服务!
声明: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现代教育报,由北京小升初网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升初网)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