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升初网

登录 | 注册

央视聚焦“小升初”之拨开迷雾看奥数

2009-06-25 11:11|编辑: 王越|阅读: 2178

摘要

北京小升初导致的奥数热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到底该不该学习奥数,学习奥数到底为了什么?小升初是不是让奥数变质了?

   众所周知,奥数是重点中学小升初录取的重要依据,央视聚焦“小升初”之拨开迷雾看奥数对此展开了讨论!

   主持人:感谢大家持续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节目,这一时段我们进行的是本台新闻频道进行的特别直播节目"聚焦小升初"。昨天我们已经就这个话题进行了三个小时的直播,今天继续进行。我们再来介绍一下在演播室里为大家请到的两位嘉宾,,一位是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云晓老师,一位是来自人大附中的数学老师王金战老师。两位好,刚才我们说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大家回应很多,我们也把答案公布一下,我问大家一道小学奥数题,某班42个同学参加植树,男生平均每人种3棵,女生平均每人种2棵,已知男生比女生多种56棵,问题是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我们看大家发来的答案,山东威海7028朋友说,这个比上个简单,男生28人,女生14人,我是一名高中毕业生,小学生用凑数的方式是可以解出来的。辽宁阜新6788给我们发来答案,他说男生28人,女生14人。我是一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每天检查孩子作业的同时,让我这个初中毕业40多岁的人也学了一点奥数的皮毛。我们看看四川达州2095,男生28人,女生14人。虽然答出了题目,我还是要说这种奥数误人并且终将误国。福建福州2827朋友说,男生28人,女生14人。题目不会离奇、不会太难,但要看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做,不要拔苗助长,否则适得其反,伤害了学生。应当遵循规律,顺其自然。

    刚才这个题目是让大家用轻松的心态来看,但是我们其实要的是一个答案,没想到大家给我们发来评价的同时,都要评价对奥数的感受,我们前面也反复在说现在这种全民学奥数的现状,说到奥数灰色的利益链条,也说了家长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孩子沉重的学习负担,我想问问观众朋友您到底有没有搞清楚奥数到底是什么。刚才我们给大家公布的奥数题,山东威海7372的朋友还发来互动短信,他说我女儿今年也是小升初,我用女儿教的方法得出答案,但是对其中的运算过程是一窍不通。其实奥数怪胎就像刚才那道题目一样,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竟什么是奥数呢?奥数热对中小学数学教育到底是福还是祸,我们再来看一个片子。

    解说: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专门设立了小学生奥数专柜,每天都有不少家长和学生来这里挑书。

    记者:你知道什么是奥数?

    学生:不知道,老师没给我们讲过这个,上来就讲题。

    学生:考试可以帮助快一点做题。

    家长:更加丰富一些数学的知识吧。

    解说:虽然在上奥数班,但从学生到家长对奥数都知之甚少。据介绍,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最初是一项国际性赛事,上世纪80年代奥数被引入我国。

    杨乐:首先是一个奥数定位的问题,本来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只是针对高中里头一部分对数学有比较浓厚兴趣的学生,那就是说定位是高中,并不是说初中同学和小学同学也要来做奥数题,展开奥数竞赛。

    解说:虽然奥数本来是为培养选拔数学天才准备的,仅适合5%左右智力超常的人学习,但到了我国却被推而广之,小学生反客为主,成了学习奥数的主要群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演变呢?

    刘来福:一般如果能够拿到金牌,这些大学都免试,让他们上大学。后来为了让大家更重视,又有一些变化,除了得国际金牌的免试上大学之外,后来在国内选拔竞赛的时候得奖的,入大学也有一些优惠,比如赛区一等奖有保送资格,就是人家要你,你可以免试上大学。后来规定一等奖加20分,二等奖加10分,三等奖加若干分。

解说:获奖选手受到各大学校的青睐,高考可以加分,这对挤惯了独木桥的中国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后来由于中学择校机制的实质性存在,奥数或明或暗成了中学择校的砝码,于是乎各种以远远高于课堂教学内容为主的课外数学提高班、培训班纷纷冠以奥数的名号,除了全国各地,授课年龄也从高中、初中蔓延到小学甚至幼儿园,奥数陷入乱局。

    刘来福:你要办一个学校要由教委去批,好,我办一个文化公司,文化公司有培训班,就不用教委去批,就到工商管理局,你只要交了钱就办下来了。因此没有资质,没有人管资质问题。

    解说:不仅如此,在奥数带领的商机下,各培训班又分出提高班、竞赛班等等,市面上五花八门的辅导书也层出不穷,办竞赛也是如此。

    刘来福:整个市场是很混乱的市场,出书没有人把关,没有人审核,办竞赛没有资格,没有领导,只要社会承认了,就弄下去了。

    解说:一边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和无奈的学生,另一边是巨大利润下的出版商、补习学校的利益链,奥数本没有错,但和升学挂钩后的奥运已全然变味。

    杨乐:网上已经有这样的文章来揭发了,当然我对这些具体东西的接触很少,但是实际上这个事应该是发人深思的一个问题,如果这样乱来的话,我觉得对培养人才没有一点好处。

    解说:此外,专家指出,很多人在对奥数理解上还存在误区。误区一,小学生学奥数一定能培养兴趣开拓思维。

    家长:孩子特小,给孩子有一个开拓思维的路子。

    刘来福:小学就是记,就是背,此外更多推理、抽象不可能有的,这是生理学、心理学上的年龄特征。有人教了之后他就记住了,并不是从心里全会了。

    杨乐:有了奥数班、奥数学校集中灌输给你这些做题的技巧,而并没有提高你的素质和能力,只是等于你熟记了这些针对某些偏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多数同学来说,这增加了他们的负担,负担很重,再加上时间一长,他们就觉得不仅学习起来无法引起他们任何的兴趣,反而会对奥数产生厌学情绪。

    解说:误区二,学奥数是升学的捷径。

    记者:你觉得大家为什么都在学奥数?

    学生:考中学,考一个好中学,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有一个好未来。

    刘来福:实际并不是捷径,就说吧,得国家金牌,北京市每年好几万中学生参加,好几万中学生能够有资格拿到金牌的无非就是三五人、五六人,就这么多,真正赛区一等奖,过去有保送资格也就是30人、40人,这个比例比高考考上北京大学的比例小很多。

    主持人:如果按照刘教授的这个说法,那这不是独木桥,是穿针鼻,根本穿都穿不过去。但孩子们还是要去学,回到原点又是小升初敲门砖的问题。而且各学校对于奥数班的设置还不太一样,比如说我们三位,我是小学生,我在孙老师这儿,假设学的奥数培训,如果到王老师那儿进行入学考试,或者是测试,可能过不去。大家链条捆绑在一起,您要是想参加王老师那个学校的入学考试,您必须要去王老师入学考试之外的链条上那个培训班去学,才能对上号。

    王金战:导致一个学生同时报好几个班,因为小升初有一个择校,一个学生要想到这个学校,你就要到他这个学校参加相关培训。你又想考另外一个学校,又得到另外一个学校,刚才杨乐教授谈到,奥林匹克竞赛只是对个别的高中生开展智力竞赛,体现出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原则,只是在智力上。但现在蔓延到小学,本来就没有一种规章或者正规的大纲和教材,就比较乱,于是一个学校一个样,一个学校一个标准,但是国家又出台了这样一个择校政策,使得家长无可奈何,要想上这个学校,只能参加这个学校相关的培训班。但是这个学校不保险,如果在这个学校里定了还行,但现在都不保险,于是我一个人得报好几个学校有一个保险的,这样小孩子和家长奔波于各种不同的辅导班之间,确实很苦。

   主持人:其实我们在片子里也说了,尽管我国学习奥数的人很多,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任何人通过这一途径摘得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大奖,对于我国大多数学生来讲学习奥数究竟能够给他们带来怎样的不同呢?您看看就知道了。

    解说:清华大学的孙玉进和辛蜀骏都曾在全国奥数冬令营比赛中获奖,但进入大学后,他们却分别选择了土木工程和电机专业。

    辛蜀:我们为什么不选数学系都是一个原因,我们把这个事情当作娱乐什么的还可以,但当作一生的职业,我们还是更喜欢某些工科的专业。

    孙玉进:我本身来说,数学是一种业余爱好。

    解说: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当初对奥数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最终选择从事数学研究的人其实并不多。

    唐兢:少数人有兴趣,自己有兴趣,或者一两个学校有兴趣去弄,一定要和各种升学脱钩,就像郎朗,多少学琴的人才出一个郎朗。数学也是一样,不是百分数,是多少万人出一个数学家。

    解说:唐兢在北京工业大学从事了27年的数学教学,她也是一位长期关注奥数现象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唐兢告诉记者,她所教授的学生中,在中小学阶段学过奥数的人数逐年增多。但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孩子在进入大学后,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却逐年降低,考试不及格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唐兢:我曾经在工大长期教实验班,我发现那些班学奥数的孩子很多,像人大附中的数学班,他们进了大学未见的数学学得很好,四中的,中学学得很好,到这儿成批功课不及格,最后退学。

    解说:相关专家指出,奥数学习更适合那些对数学天生感兴趣、有潜能的极少数学生,而且目前小学奥数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动辄就要用到初中甚至初中以上所学的知识,即便是如今已进入大学的辛蜀骏也告诉记者,小学阶段的奥数其实难得有些离谱。

    辛蜀骏:就像以前我六年级的时候做过一个题,现在我依然除了用二次方程之外不知道怎么做。我们小学不学二次方程,只学一次方程,那个题我迄今为止只会用二次方程做。自我感觉小学奥赛的思维是最难去想的,因为我们没有理论基础,什么都没有,我们只能靠单单纯纯去做。

    解说:由于奥数现在更多意义上被视为小升初择校的敲门砖,因此这项原本只适合少数人的兴趣和技能,如今已变得全民化,学生不管是否适合、是否有兴趣,都一股脑地去学习,其实他们多数人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奥秘,因此一些老师就开始总结题型,让学生机械去背,学生中所谓的得高分和获奖,其中不少都是靠背技巧、背题型实现的。

    唐兢:有一个学生,说原来考奥数的成绩都不错,现在竟然高数不及格。他说老师你知道我怎么考下来的,我背下来的,后来不想弄懂了,完全不喜欢数学,因为他们对数学已经完全没有兴趣了,把青少年的学习兴趣给扼杀了。

   主持人:今天我们做的特别直播的名字叫聚焦小升初,但今天我们重点关注奥数,大家可能觉得奥数和小升初有什么联系呢?前面我们也说了,你如果不学奥数就没办法顺利的小升初,所以大家都去学奥数。学奥数有什么用呢?刚才一组片子大家看完应该有一个答案,就是学了也没用,包括已经读到清华大学的同学到今天依然觉得没有用。我们今天说了半天奥数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希望大家能够来共同讨论如何破解小升初难题,我们是不是也看看大家短信。这是河北沧州1917的朋友发来的,他说那都是因为初中教育体制惹得祸,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但绝大部分初中学校追求的是较高的升学率,升学率高的学校效益就好,这是他分析的。上海5869说,我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很快要上小学,可是我已经感觉到小孩升学的种种压力,幼升小已经有压力了。我这两天一直在看小升初节目,深深感觉到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这个问题。我深深理解你,我们身边也是如此。北京7440的朋友说,关注小升初这个热点问题,应当引起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要改革,不应当失去民意,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在,我们还是应该以一种相对公平的方式,比如说以考试成绩为主。还有山东临沂0259,刚才听到两位对山东的夸奖了,我很以我们山东教育为豪,跟主持人和嘉宾说得一样,而且我们这儿也没有名次,取消了周考和月考。辅导班成了真正的兴趣班,考题很有水平,我们学校英语很强。他没有提是哪个学校的。我看了这些短信,首先很感谢大家,这两天节目正是因为有大家跟我们短信互动,我们才有信心做下去,而且现在这个问题,正因为有大家的支持,我们才有信心期待着这个现状能够有所改观。在北京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在学奥数,两位知道不知道?也有些学校不学奥数。

    王金战:是小学吗?

    主持人:是小学。

    王金战:我对小学情况不太熟悉。

    主持人:数学在挂上奥林匹克头衔之后,几乎所有中国孩子都要学,必修课,我们记者调查当中,在北京国际学校里就没有奥数这个概念,专家表示说对待孩子奥数学习,家长和老师要重视什么呢?重点在兴趣的培养。

    解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中国催生了奥林匹克数学培训班,它又简称为奥数培训班,是孩子从小学开始学习生活中的一堂必修课,可是对于国际学校的孩子来说情况却大不一样。

    记者:有奥数吗?

    老师:我听说过,但不知道在我的生活扮演什么角色。

    学生:我只听过奥林匹克运动。

    记者:你对于小学生学奥林匹克数学有什么看法?

    凯伟:我觉得小学生为什么要做这种数学呢?有原因吗?

    解说:国际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他们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都不会强加让孩子学习奥数。

    陈霞琳:我们不会特别要求学生做奥数、奥英,事实上,因为我们学生有不同的数学跟英文的分班,所以在不同分班当中能力已经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好像在课外我们没有做特殊的辅导。

    解说:对于国内同龄的孩子学习奥数的现象,专家也表示,外籍孩子以及家长通常只是作为学习数学的引导。

    李建华:奥数概念在国外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但问一般外国的孩子他们都不会知道奥林匹克数学是什么概念,国外的学校也没有像我们这样对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投入那么大人力、物力专门研究这样的竞赛。

    解说:因此在国际学校教学中,对待奥数学习的问题上,基本处于由孩子自己选择的自然状态,对这里大多数孩子来说,奥数竞赛只是数学的一部分,只有少部分有兴趣的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会参与这样的竞赛活动。即使这样,与在其他国内小学就读的孩子们来讲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数学的兴趣上存在很大不同。

    李建华:这个差距在我看来还是受整个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在我们国家很多孩子学习数学非常功利,就是为了能够在竞赛当中有好成绩,有了好成绩才能在升学当中占据优势,这是我们的一个现状。

    解说:除去这些因素,老师在奥数教学,甚至是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本质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专家认为,我们教学应该更加强调数学本身具有的价值,以及它应用的广泛性,让它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独特方法和理性价值存在。
  李建华:很多孩子通过数学可能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数学跟世界的独特方法可能对他的思想有根本的影响,这些东西应该是数学教育应该追求的。

    主持人:刚才我们国际学校里采访的内容,相信很多孩子看到会很羡慕,你看看人家就不用学,我也奇怪,这些孩子的家长难道就不重视他们思维的开发,不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吗?我想肯定不是这样,但他们为什么就可以不学?

    孙云晓:认知是有规律的,教育也一定是有规律的,那么从国内外研究都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没有兴趣就不会有真正的学习,就不会有强大的动力,科学家都是属于浓厚的兴趣,所以奥数为什么说得不到大多数学者和有识之士的支持,就是因为它摧毁了绝大多数孩子的学习兴趣、自信心,但是通过的人对奥数的兴趣也没有真正培养起来,也是一生的灾难。我们应该回到常识,常识在哪里?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曼教授的研究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至少有8个半智能,但每个人智能结构不一样。有的孩子是空间智能发达,会画画设计,有的孩子语言智能发达,有的是音乐智能,有的是身体智能,有的是人际交往智能。因此你拿任何一种智能题去考所有人,那别人都会变成傻瓜。因此我们中国的教育几千年来形成一个世界公认和科学教育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所以我们要回到常识,这样培养兴趣。

    主持人:我们古代很多教育理论现在看来都很有道理,比如因材施教,还有前面提到的拔苗助长,其实就是来比喻以不符合生长规律培育它,结果适得其反。

    孙云晓:是这样的。

    王金战:就是孔子讲过的有教无类,非常有哲理。

    孙云晓: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比方说在我们儿童当中,大概有3%的儿童是超常儿童,这是客观的,你得因材施教满足他们的需要,需要有特殊的学校、特殊的环境,还有一部分是弱智儿童,他们也要受到特殊教育。但除了这两部分人之外,都应当属于非常均衡的去发展,办学,实施教育。

    主持人:我刚才看了一条短信,7845,他说我觉得不光是我们国家,在亚洲国家,或者说东方国家好像都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似乎都对孩子有这种压力。前段时间我看了网上留言,我注意到大家有这样的议论,我们特别请驻东京记者站的记者给我们拍一条日本的消息,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北京一所国际学校的情况,这个学校主要是针对在京外籍人士开办的,所以有朋友给我们发信息说,这样的学校怎么上,它主要是针对外籍人士的。如果你是中国国籍,在这个地方还上不了这样的学校。这里的孩子当然没有升学压力,学习自然快乐很多。刚才我们说到日本,下面就请我们驻日本的记者来给我们介绍日本的孩子、家长是怎么看奥数的。

    李卫兵:与奥数在中国风靡全国并且成为一个社会现象的情况相比,奥数在日本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如果你随便找到一个孩子家长问,您的孩子在学奥数吗?他很有可能会反问你什么是奥数。

    解说:在日本也有每年一度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但是日本奥数比赛的成绩与升学并没有直接关系,只有个别大学在录取时参考考生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成绩。另外参加奥数比赛是进入到中学以后的事情,与小学生没有关系,也不存在小升初加分的问题,因此奥数在日本小学生中并没有形成像中国那样的热潮,也有个别学生参加社会上为数不多的奥数讲座,但那完全是个人的兴趣,目的是拓展思维能力,与升学完全没有关系。与奥数等课外班寥寥无几相对应的是日本有很多升学塾,也就是补习班,希望孩子将来能进入一流大学的家长,一般在小学四五年级之后,就要送孩子上塾,以保证孩子能够考上好的私立中学。升学塾会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补习,当然费用也是不菲的,不过也有的家庭并不追求孩子一定要上名牌大学接受精英教育,他们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顺其自然,这样就不用上塾,到时申请上一般的公立中学就可以了。

    主持人:日本教育怎么样呢?我们起码不能说它不发达,应该说日本教育在整个世界教育水平里头是处于前列的,但是奥运在日本,很多孩子和家长都不知道奥数为何物。

    王金战:我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要出国,考察国外教育,我来比较一下,比如中国和美国,我有一种担忧在哪儿。美国、英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很小,他们过得很轻松、很快乐,我说大部分学生,但他们到了大学以后,大学里要求非常严,中小学阶段更多是享受童年,同时养成健康阳光的心态,但是到了大学学习压力很大。中国正好反了,从幼儿园、小学,学习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没有时间享受童年童趣,甚至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到大学该学习的时候反而不学了。这个现象是我作为教育工作者非常担心的情况。

    主持人:我跟很多孩子聊也发现这个特征,当他们小学、初中、高中一路熬下来,到了大学阶段就像疲惫不堪的马一样,真是要放南山了,我要好好喘息一下,休息一下。

    孙云晓:这是有逻辑性的,因为在他的童年阶段学得越苦、越没有兴趣、越劳累,到大学必然进入漫长的倦怠期、放松期。

    主持人:解放了。

    孙云晓:是一个恢复期,这对一生就是灾难的,刚才王老师说的我非常赞同,在童年阶段他轻松一点、快乐一点,富有想象力、幻想力,会为他今后的探索提供一个物质的和精神的充分准备,他能够做出选择,能够对自己负责任了。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国家来说,我们保护下一代首先得有一个意识就是捍卫童年,而不能制造童年的恐慌,现在我们教育就是制造童年恐慌,童年恐慌后面是父母的恐慌。中国教育连奥数都普及了,实际上是教育的荒废,真正的教育被忽略了。

    王金战:不该学的学得死去活来,该学的时候完全放弃,这是中国基础教育非常反常的现象。

    主持人:刚才孙老师说童年恐慌,然后就是父母恐慌,再往后是家庭恐慌,如果认同家庭是社会细胞的话,最后就是社会恐慌。反推过来,我们认为这个结论很可怕。但是尽管大家都认识到了,但只要还没有碰到我这块的利益,就像前面我们反复提到的,有些孩子已经学了四年五年的奥数,家长向我们记者提出反对和拒绝,说你不要拍了,你不要去揭这个幕那个幕,我们孩子已经辛辛苦苦学了这么多年,我考一年升上初中就万事大吉了,所以我们记者委托我讲这样的话,您可能侥幸升上了您认为好的初中学校,但上高中的时候您依然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和难题,到大学的时候也许您还能考上一所相对好的大学,但那个时候您怎么能保证孩子心里没有悄悄滋长一些您完全不知道但是却对他一生发展不利的因素呢?

    非常感谢王金战老师和孙云晓老师今天到我们演播室来,就今天我们聚焦小升初这个话题和大家推心置腹谈了这么多心里话。两位都是资深的教育专家,我相信这些话对我们期待看到的破解小升初状况会有所帮助,我更要感谢的是那么多积极和我们互动的家长,还有这些同学,真的要谢谢你们,因为有你们的支持,因为有你们的关注,我相信我们期待看到的改变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

返校在即?无疫情学校要开展正常线下教学!疫情防控新十条重磅发布!

北京中小学期末线上还是线下?北京10区往年期末试卷来了…

黄城根小学落子大兴西红门,明年开建!

官方推荐!11部优秀国产电视动画片来了(附观看链接)寒假帮娃安排上

海淀多所小学发布转学通知!如何转学?怎么办理?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小升初奥数

没有更多了

  • 2025北京小升初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剑桥五级代报名

  • 2025海淀小升初

  • 2025西城小升初

  • 2025东城小升初

  • 2025朝阳小升初

  • 2025丰台小升初

  • 小学期末试卷

  • 人大附中早培班

  • 八中少儿班素质班

  • 2025北京中考改革

  • 25入学

    25入学

  • 划片查询

    划片查询

  • 剑桥五级

    剑桥五级

  • 社群加入

    社群加入

  • 学校招生

    学校招生

  • 提前招生

    提前招生

2025各区小升初政策+解读,扫码关注

北京初中入学

bjczrx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