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进展有关情况。
王登峰司长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新增设的抗击疫情、心理健康、冬奥精神专题有关情况
新开设的“抗击疫情”、“心理健康”和“冬奥精神”三大专题,都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实现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教育目标的重要资源。这三大专题都聚焦了一个核心主题,就是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除了课程之外还有很多社会化资源也必须在这个平台上有所体现。
一、抗击疫情专题
这个专题全景式展示了教育系统抗击疫情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三大版块。
第一个版块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还包括教育系统一些具体通知、政策文件、行动指引等,以及面向“战线”的技术方案和广大师生行为管理等一系列政策。
第二个版块是教育战“疫”的全面展示。这里面的主角就是广大师生,在这部分内容里既有校园疫情防控,又有高校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科研攻关;既有高校医疗驰援救治,又有高校心理援助热线;既有抗疫公开课,又有关注考试、毕业、就业的民生服务。同时,我们在去年公开征集了教育系统抗击疫情的图片、海报和视频,留住了抗击疫情日日夜夜的感人细节。
第三个版块是地方动态。在这里面,我们把各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一些政策规定,特别是一些有针对性、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全面展示,这是抗击疫情专题对过去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个集中展示。同时,这个版块也会不断更新,根据抗击疫情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做法,不断滚动增加。
二、心理健康专题
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进一步凸显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的重要性。这次上线的心理健康的资源版块主要由以下四方面组成:
一是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高校开设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的正规课程。
二是针对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制作的心理微课,这样的课程视频时间比较短,但是每一个视频都是针对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的一些问题,提供心理学方面的专业指导。
这两部分内容,不管是正规的课程还是心理微课,我们下一步还要逐步丰富它们的内容,目前上线的正规课程有4门,心理微课200多节。
三是在线互动版块,一方面有单向的师生在网络上的情绪表达,这个情绪表达其他人看不到,主要是个人在“心理树洞”上面表达自己的情绪。第二方面是在线提问和回答,也就是“暖心贴士”。这里面广大师生可以在这个地方直接提问,我们会组织专家做出应答。第三方面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邀请心理学专家,针对网友、广大师生提出的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提问之后做了全面系统的回答。这个互动版块除了会提问和解答之外,还会提供检索功能,来到这个地方,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提问,也可以在提问前先检索一下有没有人提过类似的问题,看看解答是什么,由此决定还要不要继续提问。
四是心理援助热线。这次主要是两大平台,一个是2020年由教育部和华中师范大学共同开通的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这个平台开通之后,面向全国的大中小学生,也面向全社会,后来又面向海外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在这个热线平台上有全国4000多名心理咨询的专家,这个平台从2020年开通以来一直保持高效运转。今年4月份,上海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疫情,华东师范大学会同上海市高校的心理援助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又开通了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是针对上海市的大中小学生和上海市市民,现在也开始面向全国开通了热线电话。
下一步,在心理援助这个平台上,还要进一步建设全国各高校心理健康援助平台的矩阵。目前全国高校绝大多数都已经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我们会把这些资源也放到平台上。同时,会汇聚全国特别是教育系统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在平台上组建一个专家资源库,这些专家将会按照热线提问和广大师生在线提问的问题提供直接的热线答复或书面答复,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丰富心理援助这方面的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冬奥精神专题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高度概括的冬奥精神“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在这个版块里面,集中了三大方面内容。
一是冬奥精神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就是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冠军和志愿者,他们对冬奥精神、对冬奥会的讲述,这是第一部分资源。
二是冬奥精神的学习者和传承者,也就是广大师生,讲述冬奥精神,讲述对冬奥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三是冬奥精神的载体,也就是冬奥课堂。在这个版块里面,我们把相关冬奥课堂的内容、冬奥项目的介绍,都做了集中的展示,通过冬奥会的项目,冬奥精神的创造者、学习者、传承者的讲述,全面地学习和理解北京冬奥会的精神财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冬奥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关于校园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深刻阐述,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版块能够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张文斌副司长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思政教育资源有关情况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新上线的三大动态专题中,有许多与思政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产品。在“心理健康”专题中,有数门在线共享精品课,这些课程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试能力等,是这些年来我们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其中就有教育部高校心指委主任林崇德先生领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程类似“心理百科”,系统涵盖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知应会内容;还有《调控情绪》《新生入学心理》等课程,主要从学生发展中的阶段性特点及相关情绪管理需求出发,帮助学生通过实用的指南,完成从高中到大学、从个体成长到群体融入等方面的心理适应。
二是展现学生青春风采的生动作品。在“抗击疫情”“北京冬奥精神”等专题里汇聚了一系列反映学生风采、记录青年成长的生动作品。比如在这次北京冬奥会过程中,近1.68万师生在语言、宣传、医疗等不同的志愿服务岗位上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反映志愿者们的生动事迹,我们在“北京冬奥精神志愿者说”版块中率先推出了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打造的“冬奥黑科技”栏目以及系列志愿者故事。
在“抗击疫情”专题中,我们汇聚了千名师生“云”合唱、讴歌“最美逆行者”微纪录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高校师生投身抗疫一线、致敬抗疫英雄的成果体现。我们通过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原创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从中遴选了13部一等奖作品上线。
三是强化师生密切互动的桥梁纽带。增强师生互动是做好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的重要前提。比如在心理健康方面,其中设置“心理树洞”就是让学生可以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宣泄情绪、提出困惑,针对大学生的共性需求,我们已用心理微课等形式予以回应。目前第一批有12门微课已经上线,其中包括“人际沟通”“考试焦虑”和“时间管理”等。
下一步,我们重点考虑将从以下方面,对专题版块资源进行加强和改进。
一是丰富优质资源供给。将组织专家结合学生疫情期间心理需求,着力打造人际交往、睡眠管理、压力释放、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心理科普微课,同时也将持续挖掘梳理冬奥会志愿者生动案例和志愿故事。
二是着力完善个性服务。将采集在线提问中的各类成长困惑和发展需求,由专家团队针对学生在高效学习、职业就业、情感关系等方面的个性化问题,全方位解剖分析解疑释惑,定期发布暖心贴士和更新调整专栏。
三是积极扩大宣传推广。将充分依托智慧平台的推广辐射优势,积极宣传推广各地各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强化抗疫知识普及、开展丰富校园活动和创新宣传教育载体等方面的有效“良方”,还有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一线、甘于奉献的先进事迹,不断加大经验推广和典型示范。
宋凌云副司长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大思政课”资源有关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根据教育部党组的统一部署,聚焦新时代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更好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了“抗击疫情”“北京冬奥精神”等“大思政课”专题资源,供全国师生学习使用。
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个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从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中深刻感悟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觉主动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我们希望通过运动员的奋斗拼搏、志愿者的倾情奉献以及冰雪运动的精彩魅力,教育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这些专题的推出,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用中国精神引领、激励、感召广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上线这些专题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
一、坚持学生至上,全新打造“泛在可及”的数字化资源。学生的关注点在哪里,思政课就要紧跟到哪里。当代青少年是网络“原住民”,思政课数字化势在必行,亟需通过数字化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抗击疫情”“北京冬奥精神”等这些专题既传授知识、解读政策,又回应困惑、析理明道,将引领思政课智慧教育革新升级,形成新样态、激发新动能。
二、坚持全员育人,全力开发“情理交融”的思政“金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大力推广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鼓励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等走进校园、走上网络讲授思政课。“北京冬奥精神”专题中的《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等进行讲授,还邀请杨扬、徐梦桃、苏翊鸣、武大靖、杨洪琼等13名冰雪名将以及志愿者、制冰师等共同讲述,制作了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金课”。
三、坚持协同共建,全面拓展“一体联动”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努力办好思政课。我们强化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与部委、地方和企业共建,实现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本次“抗击疫情”“北京冬奥精神”等专题资源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人民网和有关高校等的大力支持,是一次集中力量办思政课的成功实践。
下一步,我们将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打造数字化、一体化、精细化优质资源供给体系,建好“超市”、畅通“物流”、改进“配方”、提升“厨艺”,用心烹饪有滋有味、营养丰富的思想“大餐”,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宁小华副主任介绍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升级应用情况
3月28日,教育部全新升级建成“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简称24365就业平台),这是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数字化升级的主要举措,对加强数字政府、服务政府建设,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平台上线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开展的有关工作
24365就业平台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总要求,升级上线以来,重点推进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开拓更多岗位资源。通过平台,会同国资委举办“国聘行动”,汇聚国资央企岗位资源;会同工信部举办“中小企业百日招聘”活动,汇聚专精特新和中小企业岗位资源;会同人社部、全国工商联举办“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汇聚民营企业岗位资源;加强与各行业协会的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汇聚行业内岗位资源的优势。目前,平台正在举办19场招聘活动,上线以来新增14场。平台还为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吉林等地举办专场招聘,提供岗位超过18万个。截至4月27日,平台汇聚岗位信息累计达640万个,较上线前新增260万个。
二是健全互联共享机制。持续推动平台与社会招聘机构、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的互联共享。目前,正在与22个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和526所高校开展岗位共享技术对接。会同12家社会招聘服务机构,累计面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联合发布岗位2855万个,新增359万个。选取上海、湖南、四川等18个省份开展平台试点,强化就业资源共享,健全平台运维模式。
三是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平台加强与第三方专业安全机构合作,落实好安全防御和监测预警工作。持续强化毕业生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的核验,确保供需双方信息真实有效。平台升级上线以来,总体运行安全稳定。
二、平台使用效果
教育部通过印发文件、部署调度、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强平台推广,使用平台的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明显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用户总量持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注册规模进一步扩大,2022届毕业生注册人数418万,比上线时增加122万;注册和使用平台的用人单位48万余家,比上线时增加8万余家。
二是浏览量和访客量持续增加。平台日均浏览量为204万次,比上线时增加了108%;日均访客量为87万次,较上线时增加128.5%。新上线公益直播课5期,累计已达97期,新增收看人次超1400万。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下一阶段将聚焦重点,持续推动平台优化,充分发挥平台促进就业的作用。一是进一步丰富岗位资源,扩大岗位覆盖地域范围、专业类别等,加大专项招聘活动组织力度,更好服务广大毕业生求职需求。二是提升平台使用便捷度,加大研发力度,用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岗位搜索、人岗精准推送等功能。三是确保平台运维安全,实时监测处置平台运行安全相关情况。强化用人单位资质审核,确保岗位信息真实准确。同时,平台将针对就业歧视、欺诈等问题,及时向高校毕业生发布警示提醒。
延伸阅读:
点击查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信息汇总(入口、平台运行、新闻发布会等)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于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由北京小升初网团队(微信公众号搜索:北京小升初网)排版编辑,若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