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规划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它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主要目标
《规划纲要》明确了两个主要目标:
- 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各级教育普及水平持续巩固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契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
三、重点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纲要》部署了以下重点任务:
- 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和成果应用,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 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
- 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 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科研与教育的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 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 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推动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 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实施保障
为确保《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文件还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评估等。
综上所述,《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它将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