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学期的伊始,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这堂课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教育提示词应用指南”,旨在帮助师生们掌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创新的方法,共同探索智能教育的新范式。详情随北京小升初网一起来看!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育部于2024年明确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旨在通过构建教育专用大模型,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积极响应号召,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课堂,为师生们提供全新的教学和学习体验。
二、提示词(Prompt)的应用
提示词是用户向大模型输入的指令或问题,用于引导其生成符合需求的文本、代码、分析等内容。在智能教育中,掌握提示词的应用是高效利用AI技术的关键。
- 学生应用:
作业辅导:学生可以利用AI大模型进行作业难题的解答和辅导。
知识点解析:通过输入特定的提示词,AI大模型可以为学生提供详细的知识点解析。
学习计划制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利用AI大模型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 教师应用:
教案生成:教师可以通过输入教学背景和需求,利用AI大模型快速生成教案。
试题设计:AI大模型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试题。
个性化反馈:教师可以利用AI大模型对学生的作业和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 科研应用:
数据整理:AI大模型可以协助科研人员快速整理和分析数据。
文献分析:通过输入相关的提示词,AI大模型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文献的详细分析。
创新研究:AI大模型可以辅助科研人员进行创新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提示词工程的优化策略
为了充分发挥AI大模型在教育中的潜力,需要对提示词进行优化。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优化策略:
- 明确场景:在输入提示词时,要明确具体的应用场景,如“为高三年级学生设计一堂物理实验课”。
- 指定模型身份:通过指定模型的身份,如“你现在是一位高中数学名师”,可以引导AI大模型生成更符合教学需求的输出。
- 规定输出格式:如“分条列出”,可以使AI大模型的输出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 补充细节:如“需包含至少两个生活案例”,可以增加输出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 修正反馈:根据AI大模型的输出结果,逐步调整和优化提示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实践案例
- 学生作业辅导:
提示词:“请用初中生能理解的语言解释牛顿第一定律,并提供3道由易到难的练习题。”
AI大模型输出:详细的解释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 教师教案设计:
提示词:“背景:为高一年级化学《酸碱中和反应》设计一堂课;角色: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化学教师;要求:包含实验演示、互动问答环节,并融入环保主题。”
AI大模型输出:完整的教案框架,包括实验步骤、讨论问题和教学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 科研数据分析:
提示词:“你是一位AI+教育专家,请分析近五年‘AI+教育’领域的研究趋势,提炼三个关键主题,要求要与时俱进,并用表格对比各主题的论文数量与影响力。”
AI大模型输出:结构化数据报告,包括研究趋势、关键主题和论文数量与影响力的对比表格,为科研人员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五、未来展望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AI企业的合作,引入更多的智能教育工具和产品,为师生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体验。同时,学校也将加强对师生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共同探索智能教育的新范式。
在新学期的开始,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通过这堂开学第一课,为师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智能教育的大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