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居住证入学扩围
在学位充足的非人口集中流入地区,随迁子女凭居住证即可入学,取消社保证明等附加条件。政策明确“公办校是主渠道”,保障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同等待遇,降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门槛。
二、长幼随学解接送难题
多孩家庭可申请“幼随长”或“长随幼”入学,根据学校学位情况统筹安排。例如,二宝可申请与哥哥姐姐同校,解决家长多校接送不便的困扰,但明确不得突破“免试就近”原则变相择校。
三、入学材料“一网通办”
推进户口本、房产证等材料线上提交,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办理推行“只进一扇门”,清单一次性告知,告别反复提交材料的繁琐流程,提升办事效率。
四、学位预警与动态调整
建立常住学龄人口监测预警机制,科学划定学区范围。若片区内报名人数超计划,按公示规则录取,未录取学生就近安排,确保“有学上”;热门学校提前发布预警,明确学位紧张时间节点。
五、民办招生规范升级
严格落实“公民同招”,民办学校超计划报名实行电脑随机录取。空余计划由教育部门统一组织补录,坚持“不超计划、不超标准收费、不掐尖招生”原则,保障招生公平。
六、特殊群体关爱加码
健全留守儿童、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入学台账,提供教育资助和关爱帮扶,确保“应入尽入”。同时,保障残疾儿童就近随班就读,落实军人子女等优抚对象教育优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