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范式突破:跨学段贯通培养
该学院打破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传统割裂,构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产业实践”全链条体系。中学生可参与国家级前沿科研项目,与博士生团队协同攻关,形成“早进项目、早进产业、早进科技前沿”的培养模式。例如,学生将直接参与中科院“脑机接口”课题,实现从兴趣启蒙到科研实战的跃升。
二、资源聚合创新:顶尖高校联动
学院链接国内31所顶尖高校师资,打通学段壁垒。清华实验室超算资源向中学生开放,北京科技大学开设文理分版AI课程,西南交大引入伦理决策模拟,形成“高校资源下沉—中学人才上升”的双向通道,弥补传统教育“课堂知识用不上”的短板。
三、人才培养变革:弹性学制与创业孵化
采用弹性学分制,学生可自主规划学习节奏,依托中关村平台孵化创业项目。如与字节跳动合作优化抖音推荐算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构建“学习—实践—创新”闭环,重塑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路径。
四、战略竞争布局:科技储备与国家需求对接
在AI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焦点的背景下,学院通过早期培养激发少年才智,被视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数据显示,AI算法工程师岗位需求激增46.8%,而传统教育70%学生到大学才接触AI,学院成立正响应这一迫切需求。
五、社会教育转型:倒逼体系改革
其成立引发家长圈热议,暴露传统教育“填鸭式教学”与AI时代脱节问题。教育部计划三年培训10万名AI教师,推动“AI+双师课堂”模式,中关村企业开放实验室,政策兜底与资源普惠并行,加速教育体系向“思维重构”转型。